考察第三站:敦煌鸣沙山、月牙泉、莫高窟 4月17日中午,顺利抵达考察第三站——敦煌。安排好住处后,顾不得休息,大家兴致勃勃地追逐着闻名已久的大漠圣地——鸣沙山。 鸣沙山、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,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“二绝”,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,古往今来以“山泉共处,沙水共生”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,被誉为“塞外风光之一绝”。你看那湛蓝的天空,淡如柳絮的飞云,漫山遍野的黄沙,此时此刻就这三种颜色,足以令我折服于大自然的博大、寥廓与壮美。大家像唐僧师徒跋涉十万八千里,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看到梦寐以求的真经一般欢呼雀跃。大家一字排开,沿山脊向沙漠的高处和深处蔓延,但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,质地疏松的沙漠之路,一脚下去便是一个沙坑,要随时调整身体重心,掌握脚下的力度,左右是陡然的沙坡,漠风也不甘寂寞卷着黄沙打在人们身上,着实让大家体验了一把沙漠版的“行路难”。一个多小时之后大家终于陆陆续续集结于山顶,经过一段体力和意志考验的小伙伴们感慨着。看着山下的长长的驼队,蚂蚁般大小游客以及那边广阔无边更为神秘的深处,瞬间万般感慨涌上心来理不出头绪,也不必理出什么头绪。
最爱是敦煌
攀上鸣沙山
“寇老师快看,那边就是月牙泉!”顺着学生手指的方向,大家看到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水映入眼帘,南岸是鸣月塔与水波荡漾的湖水相互辉映成趣。同学们有的手挽手雀跃欢呼,有的在沙地上打滚,有的则躺下静静的聆听,享受这种别样的感觉。下山之后,我们绕着湖水走了一圈,当地人说“七彩沙”可以带来好运,大家欣然收集着地上的“七彩沙”。有的同学静观湖水拍打着沙岸,沉默着,思索着什么,似乎在等待一个久违了的顿悟,扫视着周遭的一切,期待和他们共鸣。
美丽月牙泉
月牙泉边
18日早晨,经过一晚上的调整,大家的体力都已充沛且兴致满满,来到期待已久的考察圣地——莫高窟。莫高窟俗称千佛洞,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,与龙门石窟、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。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,4.5万平方米的壁画,2415尊泥质彩塑,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。近代发现的藏经洞,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,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——敦煌学,这里是我们此次艺术考察最原本的地方。许多学生秉承着对佛教艺术虔诚的态度,跟随导游的脚步我们穿梭于各大著名的洞窟之中,聆听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敦煌壁画、造像的历史由来与变迁,以及令人神往的佛教故事,叹服于先民的超凡智慧。
莫高窟
考察第四站:甘肃省博物馆 20日上午,我们按照既定考察方案,来到考察第四站——甘肃省博物馆。下车步行少许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“甘肃省博物馆”,遒劲有力,浑厚苍茫的笔体彰显大家风范,一览无余。苍穹似淡墨铺开,小雨飘然而至,周遭绿茵葱茏,博物馆建筑蔚为壮观,此情此景似乎为厚重悠远的历史画卷打上了神秘的调子,这一切仿佛有神明相助,特意安排如此妙境。
甘肃省博物馆
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、近现代文物、民族文物、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。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;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、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;包括宋、元、明、清的瓷器、木雕、丝织品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。大家在导游的引领之下,由上古史前遗迹,到包括佛教造像、建筑、画等的古代史迹,再到近代红色革命史和当代书画展览,系统的了解了甘肃过去和现在,大家认真聆听,虚心学习,收获颇丰。(待续)
丝绸之路展
|